426大遊行後執政與在野應有的省思如何內除國賊外抗強權

日期:2025-04-26 22:02:00

【社論記者潘建華/攝影林育辰/台北報導】思考此次426的的行動口號,為反綠共反專制,但正確的口號應該是反國賊,抗威權,保民主,救法制。

所謂竊國者賊,而這賊藉著民主把我們幾代人的政治成果,經濟成長,法制精神與國家認同與國民核心價值給徹底的崩解了,而我們全體國人應該了解的內部的矛盾與衝突是這群國賊從李登輝開始修憲,當年的修憲給了他們的力量,ㄧ步步的改變臺灣的內部結構與社會的矛盾,從心裡戰、法律戰、輿論戰、群眾戰、組織戰,ㄧ步步的瓦解了中華民國,侵蝕著中華民國的根本,這根本就是思想上製造了二分法把臺灣在ㄧ致的創造國家精神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改變為為臺灣意識形態抗中保臺,這ㄧ轉變臺灣的中華文化與中華民國漸漸的被沒有三民主義的思想核心以倫理、民主、科學的引導,走向偏激的臺灣狹隘的族群對立,在李登輝的思想與台獨漸進是的手段,中華民國已成為製造矛盾問題的關鍵,當年蔣 經國總統解除戒嚴開放黨緊報禁,並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理念,國民黨高層是否有想到國家戰略方針的建構,從思想上給予對岸與中華民國內部做好政治戰略的思想核心上做好國家安全的戰略方針,而國家安全包含了(政、軍、經、心、科技),政治上國民黨失去了三民主義的的指導忘記了國父孫中山以五權憲法與三民主正確的民主法制精神,在沒有思想上的指導,在民國70年代我們面對國內外的民主化與蘇聯的垮台與大陸的六四事件,世界走向單一霸權世界的美國,當時西方的民主與資本主義以對剛結束強人威權政治的(臺灣)中華民國以媒體、思想展開從思想上,一步步的走向西方的民主道路上侵蝕我們賴以生存的立國精神三民主義,以西方所謂自由民主的資本主意撬開了我們堅強的以三民主義為根本的長城,讓西方世界從根本上改變了,中華民國賴以對抗中共的共產主義,相反的此時大陸採取了改革開放(ㄧ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在鄧小平推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當時的臺灣取消了動員戡亂,修改憲法中止國民大會,總統選舉改為人民直接選舉,這場直接民權,在沒有配套下的修憲,讓總統成為有權無責的不需對人民負責,把五權憲法均權破壞的體無完膚,總統提名行政院長不經國會同意,監察委員原有省議會推舉,盡成為總統的權力,看看現在的監察院成了什麼樣子,就國父思想的構想任何政府官員與代表人民的議員都應在通過考試而俱備資格,今天國家會走向不安與矛盾,不都是法制的不夠完備,造成總統獨攬大權,理想的五權憲法是均權分立,尤其是司法與檢調在總統的權力,成了總統掌握一切的根本,如何修憲如何解決總統專權,是必須推動憲政體制的改革,讓有權力者,接受人民的監督,總統必須接受國會質詢與報告國情咨文,讓五權憲法走向正確的道路,而監察委員應有國民選舉或各縣市議會推舉專業的人員,不經總統提名,在由國會(立法院)同意,減少總統權力的集中,而司法院之大法官必須經過兩院同意暨監察與立法,有關法務部不應轄下與行政院,應納入監察院管制執行以強化監察院職權與功能,檢察官應不受政黨影響獨立與行政長官,監檢的結合對於上致總統下至文武官員有關失職與犯罪在行政錯誤上交由監察院進行彈劾與糾舉,違法行為,交由檢調移送司法機關審理,讓五權分立制度改變現有的不良制度,而不是總統獨權,破壞國家機器,如此一來,總統僅就國防、外交、內政來對國家機器有一定管制與關係,而不是以ㄧ黨之私,一人之慾掌握國家機器,行總統之權。

此次遊行,在實質上無法撼動總統職權,然而此次遊行其目的為警告執政團隊與上位者,應了解民主的本質不是選舉、罷免,而是以全體國民之利益與國家安全,為期根本,莫忘總統就職宣言是在國父遺像與大法官的監誓下向全體國民宣誓,遵守憲法保障民權,增進人民福利⋯,而不得到權力,行司法之控制追查政敵,違背各級行政官員對國會負責,肆意的搞罷免,造成國家動盪,在我國面臨美國川普的新關稅政策下,如何確保國家內部穩定與經濟發展,如何改變國內經濟環境及產業結構與社會安全制度的完善,才是真正身為總統應有的責任,而針對在野政黨的建言是做好監督政府改善國家建設與確立國家機密如何在立法委員有學識有良好的國家建設方向,對於不適任的各級官員進行審查,確立保障人民權益,杜絕國家財政浪費,做好國會監督的力量,為生民立命,為國家萬世建立不朽之功業,莫忘國父遺教,以維護中華民國安全,建立國民核心價值,永續國家經營發展,開創兩岸雙贏局勢,實踐倫理、民主、科學三民主義之中華民國之憲政,發揚中華文化優良之文化美德,莫讓青年學子失去中華文化優良傳統,而不是追求西方世界的民主、自由,而是以大同世界的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又分、女有歸,貨惡棄與地也,勢不藏於己,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最新熱門新聞

推薦新聞

港都新聞 THE CITY NEWS

電子信箱:a0987593125@gmail.com
聯絡電話:0987-562125
新聞專線:0987-593125

理念宗旨:立場客觀 言論超然